本省唯一211发顶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张毅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杨黎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本研究通过多维度深入探究,系统阐述了NSCLC患者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的免疫微环境异质性,明确揭示出患者在耐药机制方面的潜在差异,并开发出预测患者复发风险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与转化价值,有望为NSCLC患者带来更多生存希望,推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展。
张毅,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学术副院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席科学家、生物细胞治疗中心/生物免疫治疗病区主任、中原细胞和免疫治疗实验室执行主任。回国后带领团队成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牵头临床试验59项;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在Cell、Immunity、Nat Immunol 、Nat Cell Biol.等SCI期刊发表论文275篇,中文文章98篇,引用近 14000次,H指数62。
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等。 担任多种中英文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主持制订临床专家共识3项。申报国家肿瘤治疗相关专利46项,授权16项,转化7项,转化总金额超过8000万。率领团队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河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以及中国侨界贡献奖等奖项。
团队研究成果获2020“中国医学重大进展”和2023年“中国血液病十大进展”。担任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及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细胞治疗质量管理和研究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生物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感染与免疫分会副会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微生态医疗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会长以及河南省细胞产业联盟理事长等兼职。
杨黎,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现任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从事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转化工作。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河南省杰青、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人才(领军/杰青)、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一流学科拔尖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荣获河南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医院科技创新杰出贡献奖等科技成果奖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面上/青年)、省部级等项目21项。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以第一/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SCI 38篇,含5篇ESI前1%高被引论文,IF10文章12篇。
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目前担任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学协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委会委员、Cancer Biol Med青年编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