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要“上天”
安徽省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空气压缩机、第一台收音机……一张张工业名片,是每一个蚌埠人的骄傲。
5月10日,中国·蚌埠商业航天產业园在蚌埠市禹会区正式开园。作為安徽省第一个以商业航天為核心的专业化產业园区,它将助力蚌埠进一步向“天”而行。
如今的蚌埠,正以“向天空进军”的姿态,大力推进商业航天產业,发展新质生產力,书写从“老工业基地”向“空天之城”跃迁的新篇章。
“作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蚌埠一直都很明确要换新赛道。”蚌埠市科技局副局长闻建忠坦言,一个偶然机会,让蚌埠闯进了这个“高大上”的赛道,从“向下掘金”开始“向上突围”。
2019年,总部位於北京的九州云箭,决定建设自己的发动机装配基地和试验测试基地,在走访了全国多个省市后,山环水绕、地形多样的蚌埠进入了九州云箭的视线。
蚌埠良好的承接基础、优渥的落地政策、周到热情的服务,让双方迅速找到了发展的契合点。於是,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诞生了,实现蚌埠商业航天產业从0到1的突破。
从2021年底交付首台10吨级凌云发动机,到如今实现70吨级的跃升,九州云箭逐步形成以蚌埠地区為中心,以研发、生產、测试、交付功能為一体的火箭发动机制造基地,成长為商业航天动力领域头部企业。
今年4月24日,在蚌埠市禹会区的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一阵轰鸣声响彻山麓,由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九州云箭”)生產的“龙云”发动机顺利完成测试。
曾经“蚌埠五大机”声名远播——蚌埠机床厂、蚌埠空压机厂、蚌埠柴油机厂、蚌埠拖拉机附件厂、蚌埠水泵厂,為蚌埠构筑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中电科40/41所等相关国家级大院大所,12所高校及职教机构可為商业航天產业输送专业人才,这是蚌埠发展商业航天的“家底”。
以2019年引进九州云箭為起点,蚌埠商业航天產业坚持“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集群打造”思路,开展链式招商,实现了“一企引领”带动“群企来蚌”。
时至今日,蚌埠市商业航天產业已集聚了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星河动力、深蓝航天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火箭发动机、火箭零部件、新材料、火箭箭体制造及总装等產业领域。
去年10月,深蓝航天在淘宝直播间推出国内首个、2027年载人飞船首次亚轨道载人旅行飞船船票预售,开卖即售罄。
走进禹会区的深蓝航天蚌埠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焊接机器人进行特种焊接,巨大的可回收火箭燃料箱在机器人的协助下逐渐焊接成型。
“在这裡,有政府的政策赋能、產业的场景牵引、人才的技术支撑,能让我们大展拳脚,早日实现百姓的太空旅行梦想。”深蓝航天蚌埠基地负责人张成聪信心满满。
在北京亦庄新城,凭借“国家队”的先天优势,30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匯聚首都﹔在上海临港的卫星工厂裡,航天八院的工程师们正打造“星箭一体化”的超级生态﹔在海南文昌发射场,赤道附近的低纬度优势让它成為“太空快递”的热门枢纽。
闻建忠介绍,蚌埠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合作,编制了蚌埠商业航天產业发展规划,明确了“1+4+N”发展纲领:建设1个商业航天科技创新中心,火箭发动机生產、商业航天电子零配件、可回收商业航天飞行器总装、新材料生產4个配套產业基地,N个商业航天產业融合平台和应用场景。
在逐梦星辰的路上,蚌埠市创新投资方式,通过“招商基金+存量基金”“基金+市属国企”等方式支持商业航天產业发展。
同时,蚌埠坚持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平台思维成事,充分发挥基金撬动作用,以规模50亿元的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规模20亿元安徽省新一代信创產业基金全力支持蚌埠市商业航天產业发展。
“2019年刚来的时候,九州云箭估值仅2亿元,到2023年已达30亿元,增长15倍,这些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如今在中国·蚌埠商业航天產业园又有了新厂房,企业发展动力更足了。”九州云箭副总经理石奇感慨道。
走进刚刚建成的中国·蚌埠商业航天產业园,蓝天白云下,充满科技感的科创中心大楼,犹如蓄势待发的火箭,将助力蚌埠商业航天產业发展。
“这裡未来将飞行器制造、电子零配件研发生產、新材料应用等环节深度融合,助力蚌埠打造成為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业航天生產制造基地。”该项目建设负责人马凤刚说。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越来越多的“蚌埠造”火箭将会腾空而起。仰望苍穹,鐫刻“蚌埠”印记的星星,也会越来越多。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