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pō)祝(zhù)薪(xīn)痔(zhì)后续报道是什么?
20世纪初大英帝国的海权面临着新兴工业大国——德国的挑战,德国海军在海军大臣提尔皮茨的领导下制定了庞大的海军建设方案,计划到1915年德国海军将拥有34艘战列舰。虽然当时大英帝国拥有世界第一的海军,但面对德国如此庞大的主力舰建造计划时也感到压力巨大。英国的应对办法除了建造更多的主力舰外,决心在技术上保持领先、建造不对称战舰,如军迷们熟知的无畏舰。不过在无畏舰发明前,英国人还捣鼓出加强版本的前无畏舰,配备二级主炮,这种前无畏舰也被称为准无畏舰。
准无畏舰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定义,它指的是那些接近甚至超过“无畏”号无畏舰尺寸/吨位的战列舰。这些战列舰配备了二级主炮,如240毫米、234毫米、203毫米等。配备二级主炮目的为了解决前无畏舰在对抗装甲巡洋舰时主炮射速偏低、副炮火力不足的情况,准无畏舰火力比前无畏舰有明显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准无畏舰并不具备无畏舰的所有特点,例如航速上明显低于无畏舰,还有主炮口径上不会超过12英寸。总的来说,准无畏舰是一种过渡性的战列舰,它介于前无畏舰和无畏舰之间,是战列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1904年英国人开始建造自己的第一型准无畏舰,该级舰以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名字命名,即“爱德华七世”级战列舰。1903年首舰“爱德华七世”号下水时,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亲自出席了下水仪式。
“爱德华七世”级主要性能:舰长138.3米,宽23.8米,吃水8.2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305毫米,指挥塔装甲厚178毫米,舷侧装甲带厚178~279毫米,甲板装甲厚51毫米,标准排水量15700吨,满载排水量17200吨,舰员编制777人。动力为两台三胀式往复蒸汽机,18300马力,双轴,航速19节。配备4门305毫米/40倍径主炮,2座双联装,船艏艉各一座主炮塔。4门234毫米/45倍径二级主炮,单装,舯部两侧各2门。10门152毫米/45倍径速射炮,装在两舷的装甲炮廓内。另有14门76毫米速射炮,14门47毫米速射炮,4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与传统的前无畏舰比,“爱德华七世”级其实也就多了4门234毫米二级主炮,副炮方面则少了2~4门152毫米速射炮。装甲防护和航速方面并没有明显提升,因此“爱德华七世”级虽然比之前的所有前无畏舰强,但优势谈不上是压倒性的,不像无畏舰与前无畏舰的差距那么大。
不过这种提升还是得到其他列强的效仿,不少海军强国都开始研制自己的准无畏舰,例如法国的“丹东”级,日本的“香取”级和“萨摩”级,奥匈帝国的“拉德茨基”级等。英国也在“爱德华七世”级的基础上研制出更强的“纳尔逊勋爵”级,火力和装甲防护又有了进一步提升。但同时这些准无畏舰又刺激了英国开始研制更先进的主力舰,这就是无畏舰!
有军迷可能要说,早在19世纪末美国就装备过配备二级主炮的战列舰,例如美国“印第安纳”级战列舰配备有4门330毫米/35倍径主炮和8门203毫米/35倍径二级主炮。“印第安纳”级属于早期战列舰,舰炮技术老旧,干舷太低更像一艘浅水重炮舰,最大航速才15节,满载排水量不到12000吨。从综合性能看,“印第安纳”级还谈不上是准无畏舰。
真正首创准无畏舰的其实是意大利,意大利的“埃琳娜女王”级战列舰配备2门305毫米/40倍径主炮和12门203毫米二级主炮,最大航速22节,满载排水量接近14000吨。可惜的是“埃琳娜女王”级建造太慢,1901年开工(抢在英国人前面3年),但首舰到1907才服役,“爱德华七世”级首舰1906年就服役了。
最后总结一下“爱德华七世”级,“爱德华七世”级其实并不出色,可以说有不少问题。例如该级舰的可操纵性较差,很难长时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前进,因此获得了“颤抖的八大”的绰号。其次二级主炮占据了太多的重量,这导致“爱德华七世”级的续航力较短。此外实战中发现,“爱德华七世”级的一二级主炮很难共同使用,因为弹着点不同,火控系统很难协调指挥。
准无畏舰的时代只有短短数年时间,1906年划时代的“无畏”号无畏舰问世、将所有前无畏舰和准无畏舰一举淘汰。“无畏”号配备10门305毫米/45倍径主炮,采用统一弹道性能的主炮,不仅使得战舰的火力大幅提升,同时所有主炮可以瞄准相同目标进行齐射。并且“无畏”号采用蒸汽轮机,动力系统更强劲、更可靠。此外“无畏”号在防护上也更完善,炮塔、机舱、弹药库、司令塔等关键部位的装甲得到加强。综合实力上,一艘无畏舰可以对付数艘前无畏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