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南百万村保亭三弓村:盘活“沉睡资源”解锁“致富密码”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1年2月25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奋进乡村振兴之路夯实根基。
去年,海南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帮扶产业,千方百计助农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集体经济强基培优成效显着,一批年收入“百万村”、“明星村”快速成长。在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探访海南“百万村”,讲述海南乡村振兴动人故事。
今年新年开工第一天,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召开的“落实与行动年”动员部署大会上,三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超激动地接过县委、县政府颁发的“2024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黄超看来,这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仅是过去一年成就的见证,更像是一把火,点燃了乡亲们的激情与斗志,向着富足、美好的未来阔步迈进。
三弓村位于保亭西部,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薄弱村。这几年,却发生了一些喜人变化:该村集体经济由几万元陡增至百万元以上,成为保亭首个突破百万元的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薄弱村成功逆袭背后有何“致富密码”?
三弓村委会获县委、县政府颁发“2024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奖”,黄超(右三)作为代表领奖。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7年时村集体收入只有6.5万元。村里一缺产业,二缺基础设施,三是卫生环境较差。”黄超是土生土长的三弓村人,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2017年,满怀期待返乡任职的他,看到家乡发展窘境,黄超一时犯了难。
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在对村庄进行摸家底调研中,黄超发现大部分土地承包中均存在期限过长、面积过大、地价过低,这“三过”问题成了三弓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拦路虎。一亩地年租金才50元,实际耕作的面积远远超过合同签订的面积由于早年粗放管理等多方原因,这种现象在三弓村的15个自然村都普遍存在。
瞄准这一问题,三弓村以土地“三过”改革为契机,通过摸底排查、土地承包合同的登记交收、承包合同的法律认定,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为集体经济发展做好了铺垫。这一举措不仅大大提高了三弓村的土地租金,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村民利益也得到保障。
土地资源的有效盘活还帮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眼下,正是反季龙眼的成熟季,在三弓村龙眼基地里,村民盆玉春又开始了忙碌。只见她一只手从果篮里提起一串圆润饱满的龙眼,另一只手则拿着剪刀对差果、小果、树枝进行修剪,动作麻利,手起刀落间一串串精果被整齐摆放在包箱盒中。她的身后,漫山的龙眼树上,一串串褐黄色的龙眼压弯了枝头,果香四溢。
“采摘旺季或管理旺季时,龙眼基地就会需要人来采摘、修果、包装、打药、管理等等,这里离家近,收入也还可以。”盆玉春笑盈盈地对记者说,对于村子未来的发展她满脸期待。“听说未来这里还要发展观光采摘园、木屋等体验项目,今后我们创收的路子又多了!”
“地租只是一种方式,我们更看重的是引进企业后能为三弓村带来什么。”黄超向记者坦言,在盘活“沉睡资源”,发展“地租经济”过程中,更要融合农文旅,深挖优势资源,打造属于当地特色的区域品牌,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据悉,三弓村龙眼基地占地206.64亩,土地“三过”改革前,一亩地租租金才400元。三弓村将该基地整合盘活,通过公开挂牌招标的方式成功引进企业经营,以每亩1050元的价格整体出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21.7万元每年,同比增收162.5%。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三弓村对辖内自然村开展全面排查村集体土地,针对村民占用的、签订合同未交租金的以及没有签订合同在使用等地租进行全面重新签订合同,全年总共签订了80多份合同,同比增长120万元地租收益。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仅靠“地租经济”“一条腿”走路不够稳,也快不了。
说干就干,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三弓村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模式,成立了保亭三弓先峰物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货物运输相关业务。其中,三弓村出资30万元,股权占比30%,盈利分红占30%。该运输公司正式运营后,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5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三弓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积极配合项目推进的工作方式,配合县、镇两级政府推进三弓村区域内企业入驻项目,全力推进九香溪、探戈坞等企业项目落地。
2023年,保亭出台《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强基创优“百万村”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扩面提质行动。这一政策为三弓村指明了方向,其利用国道旁边的村集体土地,建设了三道镇农产品集散中心,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吸引了大疆农业办事点、瓜果收购商、创维光伏办事点的入驻。每年不仅能增加12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而且还畅通了村里瓜果蔬菜的销售渠道。
集体经济创收项目18个,产业结构为房屋出租2个,土地承包出租3个,项目入股分红13个借助政策优势,三弓村不断创新增收方式,努力走好符合保亭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道路。近年来,该村集体收入不断传来喜讯,从2022年的47.78万元,到2023年的77.8万元,再到2024年的233.38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成为保亭首个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200万元的行政村。
走进三弓村,一幅幅山水田园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村居小院,阅览室、黎锦苗绣工作室、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短短几年,三弓村从名不见经传的薄弱村逆袭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集体经济“腰包”鼓了,反哺村民的底气更足了。自2017年起,三弓村便设置大学生奖学金,奖励考入大学的学生,截至目前,已累积为130名学子发放奖学金近30万元。
不只是教育,关乎村庄发展的方方面面,解决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是三弓村党委的重点工作。为让村民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经济红利,三弓村大力推行“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引导党员出谋划策、认领项目、解决问题,推动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力量下沉,打通民情上达和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三弓村积极探索“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模式,成立了保亭三弓先峰物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货物运输相关业务。记者 胡丽齐 摄
30多米断头生产路续接了,村里所有路灯都亮起来了,4.6公里的老旧饮用水管完成了修缮更换在三弓村,时常能看到“亲加奔”干群对话解难题活动热烈开展的情景,乡亲们围坐一团,讨论村里的大小事务,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发展,齐心协力共建家园。
“会议室里,大榕树下,绿草坪上,处处都有亲加奔活动的影子,它成了三弓村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基层堵点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要平台。”三弓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蒋乾聪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三弓村委会累积为村民解决诉求52个,共计投入村集体经济50余万元,用于解决生产道路硬化、水利沟、路灯、挡土墙、蓄水池修建等问题。
“七仙岭下哎,亲加奔啰。黎村苗寨哎,亲人来啰。亲加奔,亲人来,百姓个个乐开怀”傍晚时分,看着乡村文艺广场的舞台上,村民载歌载舞,尽情享受村庄建设成果,黄超满是欣慰。
“未来,我们将锚定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稳扎稳打巩固原有的产业根基,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路径,全力配合、深度服务好县镇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助力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展望未来,黄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