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我国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一项重要举措。广西要主动作为、发挥支点作用,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同东盟合作不断注入新动力。”

  在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山海之间,一条条陆地光缆和出境电路宛如偾张的血脉,从南宁出发,穿越崇山峻岭,跨越浩瀚海洋,延伸至东盟各国。这些光缆与电路不仅是中国与东盟之间信息交流的纽带,更是双方合作与友谊的桥梁。近日,记者走进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信”),在展示信息化互联互通成果的大屏幕上,这一幅壮丽的图景跃然眼前。

  回忆起2023年12月14日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中国东信董事长兼总裁鲁东亮依旧心潮澎湃:“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东信时的殷殷垂询、切切叮嘱,犹在耳畔,现在我依旧深受鼓舞、备感振奋。这一年,中国东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感恩奋进,铭之于心,也践之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成为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作为中国与东盟信息化合作的主体,中国东信自2016年成立以来,便肩负着建设运营数字丝路和数字广西的重要使命。尤其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始终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在我国与东盟数字互联互通与数字化合作两大方面精耕细作。

  在推动中国与东盟数字互联互通方面,振奋人心的消息频频传来。2024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在南宁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这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来,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首次增设的出入口,标志着我国国际网络通信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这就像连通了数字世界的“高速路”,建成后将显着提升国际网络通信能力,更好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跨境流动和国际数字贸易发展,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通信、遥感、算力、导航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东盟信息港推进的重点。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已建成以广西为出入口,通达东盟的多条国际海底光缆和陆地光缆。同时,还在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落地了澜湄云计算创新中心,成为中国技术及标准“走出去”的示范项目。

  在中国东信一楼展厅,一块3米高的电子显示屏实时展示着广西各边境口岸和边民互市的数据和影像,这正是集交易、通关、金融和物流于一体的中国—东盟“商贸通”数字化平台。这一数字平台不仅提高了贸易效率,还降低了跨境结算手续费,极大地提高了贸易通关的便利化和供应链效率。

  在加强中国与东盟数字化合作方面,中国东信表现同样出色。鲁东亮介绍,公司与越南签署了智慧口岸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已进入到系统联调阶段,计划围绕口岸经济,在智慧园区、跨境单证与支付、跨境数据交换等方面开展合作,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东信发起成立面向东盟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通过跨境征信合作和产业数据融合,在双边法律框架下,为国内外政、银、企的跨区域交流与合作提供安全、高效的市场化征信服务。2024年8月,老挝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上线发布仪式在老挝万象和中国南宁同步举行。由中国东信承建的老挝国家企业征信平台,实现了对老挝本土5.85万家企业及东盟10国超787万家企业的信用数据覆盖。

  目前,中国东信已在马来西亚、老挝、新加坡、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9个东盟国家开展了近20个项目,涉及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产业、新型通信等多个领域。中国东信建设的柬埔寨云计算创新中心也正式运营,不仅实现了柬埔寨已有电信业务的云化,还推动了中柬电信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发展。这些项目与平台的建成,为广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广西与东盟贸易往来不断迈上新台阶。

  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广西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不断推动面向东盟的数字丝路走深走实。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额达到1856.2亿元,同比增长26.7%,创历史同期新高。东盟连续24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丰硕成果和巨大潜力。

  “未来,中国东信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东盟携手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我国与东盟数字互联互通,加强我国与东盟的数字化合作,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的力量。”鲁东亮表示。

  中国东信自2016年成立以来,便肩负着建设运营数字丝路和数字广西的重要使命。图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楼。记者 钟春云 摄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开启了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历史篇章。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数字丝路建设,在推动中国与东盟数字互联互通和加强中国与东盟数字化合作等方面主动作为,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同东盟合作注入了新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东盟数字化转型加速发展,广西推动与东盟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大有可为,共筑“数字丝绸之路”正当其时。

  以“数”为基,打造数字基础设施新优势。结合大部分东盟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仍处于建设初期的实际,面向东盟构建内外畅联的数字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和完善区域通信、互联网和卫星导航等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与东盟国家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以数字“新基建”为共筑“数字丝绸之路”新优势奠定基础。

  以“创”为先,打造数字丝路发展新引擎。基于中国—东盟信息港、广西数字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等既有数字技术创新平台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研发优势,加快推动中国—东盟互联网应用技术联合创新,依托现有数字科技成果,争取与条件合适的东盟国家开展技术创新共研、“新基建”共建、设施设备共享,以技术合作创新打造数字丝路发展新引擎。

  以“融”为路,打造丝路贸易发展新模式。将数字产业与实体经济相融合,推动传统贸易形式向数字化贸易新业态转型,借助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平台和政策优势,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打造“东盟语种+跨境产业”“数字+平台+产业”“互联网+跨境人民币”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数字技术与贸易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丝路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

  以“人”为本,打造数字人才孕育新高地。“数字丝绸之路”是尖端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双融之地,以健全广西高校数字人才培育体系为抓手,围绕数字技术发展需要,聚焦数字领域新学科,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数字人才。强化与东盟的数字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广西与东盟的数字化教育联盟,主动与东盟开展数字化教育专项行动,通过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形式合作,定向培养具备东盟语种学科背景的跨境电商、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等领域高技能国际人才,把广西打造成为中国—东盟数字人才交流新高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着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着提高。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