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地方资讯门户第一网!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中国建造师挂靠网-二级建造师报考条件、挂靠价格、挂靠费用、挂靠风险、建造师信息网-中国建造师网

热门关键词: 

  ,该规划将作为今后十余年南京都市圈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指南,现场还发布了《2025年南京都市圈交通一体化行动倡议》。

  南京都市圈“聊天群”里的成员有“8+2”个,包括南京、芜湖、镇江、马鞍山、扬州、滁州、淮安、宣城8市全域,以及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3年来,交通网络由基本的“互联互通”向“快联快通、畅联畅通、优联优通”转变。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运行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逐渐成型。南京与周边城市,都市圈成员城市之间的联系都日益紧密。

  ○ 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南京都市圈的海江河联运优势显着,通江达海的内河干线月,《南京港口总体规划(2024—2035年)》获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政府批复。内河航运能力大幅提升,都市圈内已拥有5个亿吨大港。

  ○ 宁合高速公路实现全线八车道通行,宁马高速公路江苏段改扩建、宁宣杭高速高淳至宣城段建成通车,宁滁高速也在加快推进中。

  ○ 被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的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的控制性节点龙潭过江通道近日已经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年底龙潭过江通道建成后,南京都市圈已建成过江通道将达到20处。

  ○ “断头路”“瓶颈路”正持续打通,目前南京都市圈内已实现“县县通高速”,省际高速公路接口数达16个。

  ○ 在交通一体化运输服务方面,编制了《南京都市圈毗邻公交线路运营服务规范标准》,开通60余条毗邻公交线路,提升都市圈毗邻地区公交和公交化客运班线服务水平。南京、扬州、淮安、滁州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南京、芜湖还成功创建了“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根据规划目标,到2035年,南京都市圈将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都市圈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沪宁通道、宁合通道、京沪通道、宁杭通道、宁蚌通道、沿江通道(安庆方向)、沿江通道(南通方向)、宁淮通道、宁宣通道。

  宁镇扬—宁马滁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芜湖—宣城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和淮安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客运将实现南京都市圈同城化示范区1小时通勤、南京与各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各城市之间及与长三角核心城市2小时连通、南京都市圈至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连通;货运实现南京都市圈内当日达、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截至去年年底,南京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公里。南京到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均已开通高铁或城际,实现规划中1小时通达的预期目标,南京都市圈高、快速铁路设区市节点通达率100%。

  去年9月,沪宁沿江高铁通车运营,都市圈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840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里程近1600公里,面积密度分别约为长三角和全国的1.3、5.6倍。目前,沪渝蓉高铁合肥至南京至上海段、宁淮城际、宁宣城际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南京北站已经开工。

  与会成员认为,打造“畅达都市圈”,重在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尤其是宁扬城际,其与南京、扬州轨道交通网相互衔接,将成为南京至扬州通勤化水平最高的交通方式,实现真正的公交化出行。同时,将加快建成通车宁马城际,加快建设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宁滁城际等项目;持续推进宁扬宁马铁路、宁宣铁路、宁杭高铁二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在此次都市圈交通专委会会议上,将低空经济纳入会议讨论内容中。目前,南京、芜湖等地已相继出台相关文件,会上明确提出,接下来将积极开通都市圈观光旅游、飞行训练等低空航线日上午,南京禄口机场至扬州软件园临时起降点航线日,溧阳至禄口和禄口至扬州短途接驳验证航线顺利完成飞行,预计明年上半年,两条航线正式开通运营。此次试航,不仅验证了短途通航载客的运输能力,也为后续打造都市圈低空空中交通航线奠定基础。

  作为全国首个获国家批复规划的都市圈,南京这个圈如何画?经过4次发文征求意见,150余条意见采纳完善之后的规划,又将如何画好这个“圈”?

  关于会议审议通过的《南京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2024—2035年)》,仲小飞认为它是比较契合南京都市圈发展实际的。“规划提出构建9向大通道、3大枢纽群,高效畅联全国主要的城市群经济区,便捷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南京都市圈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承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仲小飞介绍,根据南京都市圈规划的“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空间格局,“两区”即宁镇扬和宁马滁两个同城化片区,通过加快同城共建,未来将以南京为中心,形成放射状的城际轨道、快速干线“双快交通网”,外围功能区加快与中心城市的交通廊道建设,结合产业特色,可以打造沪宁创新产业带、沿江绿色制造带、宁黄生态经济带等。

  仲小飞表示,都市圈的底层逻辑是中心城市功能外溢,南京作为苏皖两省唯一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主动牵头编制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提出了系列“枢纽国际化”和交通一体化的任务,通过这样一个规划实现“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枢纽型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新高地”“省际交通协同合作示范样板”目标将指日可待。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作品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涉及作品内容、

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