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维度服务体系崂山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在青岛市崂山区,一场以“15分钟”为半径的民生变革正在悄然展开。通过构建覆盖文化、医疗、消费等多维度的便民服务体系,崂山区将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精准转化为居民生活的“幸福圈”,其创新实践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崂山样本”。
张村河片区作为崂山区城市更新的主战场,其规划蓝图揭示了“15分钟生活圈”的科学逻辑。根据青岛政务网披露,该片区统筹布局11个15分钟级生活圈与27个5-10分钟级生活圈,将青岛市美术馆新馆、崂山艺术中心等23处市区级公服设施纳入其中,同步规划7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及29所幼儿园。这种“教育+医疗+文化”的复合式布局,打破了传统社区功能单一的局限。
在朱家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邻里服务中心通过“空间共享”理念,整合阅览、兴趣辅导、休闲娱乐等功能,同时配套慢行步道系统与智慧停车场,实现“步行可达、绿色出行”的宜居目标。中韩街道春光山色社区则以“为老服务”为切口,建立助老食堂并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同步引入品牌连锁便利店,推动社区商业从“零散化”向“集约化”转型。
医疗领域的“双圈融合”成为亮点。崂山区不仅构建起覆盖89个医保工作站的“15分钟医保服务圈”,将居民门诊统筹报销比例提升至65%,更通过医联体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例如,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邀请上级专家坐诊,开设中医减重门诊,以“内服汤药+外治调理”的个性化方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消费场景的创新同样可圈可点。瑶海菜市作为张村河片区首个智慧化民生项目,融合AI监控、冷链保鲜与共享就餐区等功能,以0.99元/斤土豆、3.2元/斤鸡蛋的惠民价格,打造“菜篮子”工程的升级版。未来,这座占地1503平方米、融合传统市集与现代便利的新型民生空间,预计将服务周边3公里内多个社区,满足2.6万居民的日常需求,构建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完整生态,用实实在在的便利,书写民生服务的新篇章。
文化浸润成为社区治理的“柔性纽带”。海大路社区通过70余场文化“两创”活动,将拍打操、手工香水制作等融入居民生活,成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社区凝聚力。张村河回迁社区则开设非遗技艺展演、“河”美茶线万余村民完成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重构。
在朱家洼社区,“15分钟生活圈”与“完整社区”建设形成深度联动。社区四点半学堂、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嵌入式服务设施,不仅解决“一老一幼”照护难题,更通过“广场夜话”等平台,将居民需求转化为社区治理的“项目清单”。这种“需求-响应-反馈”的闭环机制,大大提高居民参与率,让矛盾纠纷调解时效大幅缩短。
数字化赋能成为服务升级的关键变量。崂山区政务服务“虚拟大厅”通过VR技术实现720度实景导览,AI公务员“小易”可提供1200余项标准化问答。崂山政务服务“虚拟大厅”自2024年12月27日上线次,为企业群众提供办事导航服务2100余次,业务问答1200余次。在实现智慧导览的基础上,虚拟大厅还与山东政务服务网、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等10余个平台在线互联,提供一站式、集成化、全维度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